上一页|1|2|上一页
/2页

主题:烂尾城——中国楼市不能承受之重

发表于2010-05-12

一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,计划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;一场历时十年的造新城运动,结果是留下了一堆“烂尾楼”,这一闹剧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。

一边是破旧拥挤的窑洞,一边是半拉子的大楼,这就是决策者十年来的成绩。根据当时的估算表,造城项目仅利息就需要1.2亿元。就算清水河县人民不吃不喝,也需要4年才能还清利息。

荒唐吗?一点也不。对某些人而言,这其实是难得的好项目。

发表于2010-05-12

烂尾新城:贫困县不可承受之重

级领导两度指示,“点子工程”上马

据说,新城计划起源于上级领导的视察。

1998年,当时一位上级领导到清水河县考察工作,认为当地山路崎岖、交通不便,妨碍经济发展,不如选一个地理位置稍微好点儿的地方建新区。

2001年,上级领导又来考察,再次提出了建新区的设想。清水河县经过调研,选定了现在的新区位置,造城运动自此拉开序幕

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

平时“引不起上级领导的重视”,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表忠心,当然要大干特干。

首先魄力要大,项目总为611272.89万元。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?号称GDP全国第一的鄂尔多斯,它新建的“对外炫耀的”——康巴什,也才耗资50多亿元。作为后来者,鄂尔多斯在清水河面前太小家子气了。

其次行动要狠,没有先期规划,没有可行性研究,甚至没有审批报告,干了再说,边建设边报批

资金链断裂,表演结束

60多亿的预算,虽然当地政府自筹只占5.42%,但这也有3亿多,相当于该县10年财政收入总和。

可以说,其实没有人认为这个项目最终能顺利完成。央视调查发问:“没有人想万一失败怎么办,万一资金不到位怎么办”,太自以为是了,节目前面就提到,“当时清水河人……考虑到当地家底怕建不成”。

大家心里明镜似的,心知肚明。

所以,虽然喊口号、拍胸脯很响亮,其实没有人真的认为能实现。大家都在表演,等着它自然流产

发表于2010-05-12

玩的就是过程:“烂尾城”其实是个好项目

既讨好了领导,又捞了政绩

这个项目是领导钦点的,天然的政治正确,何乐而不为。

而且,它对GDP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。

根据《内蒙古年鉴2007卷》,2006年,清水河县实施了新区三街五路、供水、供热等部分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,开工建设了党政楼、会议、新区宾馆、住宅小区及部分机关楼。该年全县财政实际支出3.15亿元,较上年增长28.5%

 

经过2006年的大投入,到了2007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2.1亿元,同比增长38.1%。其中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分别完成4.78亿元、8.41亿元和8.92亿元,同比增长14.4%、80.1%和24.6%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.74亿元,GDP增加值为6.1亿元,第二产业(包含建设项目)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.%

难以遮掩的腐败嫌疑

建设新城涉及资金额巨大,给了少数人中饱私囊的机会。

对比数据我们可以发现,以新城建设名义花费的财政支出,远比落实到新城建设的费用多。

新城总规划虽为60多亿元,实际已花费了1亿多元,外欠4000多万元工程款。根据预算比例,当地政府自筹资金占项目总预算的5.42%,也就是说财政实际支出可能在500万至1000万之间

可是2006年该县的财政实际支出为3.15亿元,建设新城之前的2000年,这个数字是6527.5万元,6年间涨到5倍。仅仅这一年的增量即达到2.5亿元。

对应到财政收入,2006年完成6271万元,2000年完成3171.6万元,6年只增长了一倍

可见,无论是自身的增长率,还是相对财政收入的增长率,该地的财政支出都增长得过快,以建设新城为名义的支出不在小数,绝不可能在1000万元以下。

发表于2010-05-12
要烂尾就需要人收尾,收尾的不赚肥了才怪。谁来收?还是是那一帮子人,人都不是傻瓜
发表于2010-05-12
没有大建设,就没有大红包,请说有网友支持参与评论,我们不要太分散了。就评论一俩条,我们看看当局者有何反应
发表于2010-05-12
这个两次来“视查”的上级领导是谁?应该拉出来示众。
发表于2010-05-12
基本原则还是符合新思路的,现在的新建房屋都是按使用期三十年设计的,虽然交了五十年的土地使用费,但到时成了危房不怕你不搬。
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无限的GDP。
发表于2010-05-12
这是属于职务犯罪,应该追究拍脑袋者的责任!
发表于2010-05-12
呜呼!哀哉!
我感到无比的羞耻和愤怒!
可悲的制度!可叹的人民!
发表于2010-05-12
建设新城拉动GDP,拆掉一座照旧拉动GDP。悲哀的政绩观。
上一页|1|2|上一页
/2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