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40家!海南成中国度假酒店前沿阵地 年底数量或翻番

发表于2010-02-05

1995年海南诞生首家五星级酒店,目前海南已成为中国度假酒店业的前沿阵地

40家!海南五星级酒店年底或翻番

1月初,借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东风,海南酒店业发展又迎来了新契机。面对机遇与挑战,海南酒店业“跃跃欲试”,希望藉此良机冲破瓶颈,谋求与世界接轨的良策。海南特区报记者多方走访、收集数据、访谈资深业内人士、整理行业观点,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,为您呈现海南酒店业的发展轨迹,并展现海南酒店业面对新的契机,如何谋求“华丽转身”。

回顾

过去

1995年海南诞生首家五星酒店

大家可能不知道,海南在1995年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首家五星级酒店——海口寰岛泰得大酒店。

海口泰华酒店总经理齐冰在接受海南特区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道:“1985年,我们酒店开始动工建设;1986年开业;198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三星级酒店。应该说,这是海南岛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涉外三星级酒店。”据了解,1992年,三亚的南中国大酒店开业,当时是按照四星级标准建造的,它的开业,结束了海南没有高档酒店的历史。1993年,海口寰岛泰得大酒店开业,两年后被评定为五星级酒店,是海南第一家五星级酒店,此时,时间定格在1995年。

中国首家度假酒店海南三亚制造

在中国,最早拥有度假酒店的是海南。1996年,凯莱酒店集团作为第一个进入亚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酒店业“带头人”,成功运作了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度假酒店。据业内人士回忆,当时凯莱酒店曾因“另类”引来争议:其虽为五星级酒店,酒店从老总到普通员工,上上下下都穿着花衬衫。而这份惬意与闲适,在海南随后逐渐增多的度假酒店里随处可见。

全省各地五星级度假酒店群落的产品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发展。随后,以海滨度假酒店群落为主轴的,热带雨林温泉、田园温泉、原始热带雨林等度假酒店遍布全省。兴隆温泉、珠江南田温泉、七仙岭、五指山等地区的特色度假酒店群落也悄然形成规模。

短短十余年,海南汇集了百余家风格各异的度假酒店,逐渐成为中国度假酒店业的前沿阵地。无论是五星级酒店的比例,还是顶级品牌的数量,海南都已自成规模。

数字

概念

10家超五星酒店海棠湾同时动工

随着万科、富力、雅居乐、鲁能等知名房地产公司纷纷“抢滩”海南,岛内的五星级酒店迅速发展,尤其是在三亚亚龙湾,其五星级酒店的密度居全国之首,在全世界也堪称一流。继亚龙湾之后,被命名为“国家海岸”的海棠湾,也吸引了国内众多的投资者以及国际顶尖酒店管理公司的目光。

去年5月底,一个让世界惊呼的纪录在三亚海棠湾创造:同一天内,海棠之星大酒店、朗豪大酒店等10家超五星级酒店同时在海棠湾动工,而这之前,海棠湾已有3家酒店业开工。当年7月,皇冠假日大酒店和香格里拉大酒店开工……如此密集的时间段内,如此多的国际顶级酒店进驻海棠湾,让海南成为焦点。

今年底海南或拥有40家五星酒店

随着海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,三亚迅速成为五星级酒店“集散地”,渐渐形成了亚龙湾、大东海、三亚湾等三大高档次星级度假酒店区域。一批国际顶级度假酒店品牌纷纷进驻,全省已挂星的五星级酒店中,有一半分布在三亚。

“纵观海南酒店业发展,也是伴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兴旺逐步壮大的。目前海南的五星级酒店已渐成规模。”省酒店协会会长张会发告诉记者。

据省旅游委相关数据显示,目前海南已挂星的五星级酒店已突破20家,包括寰岛泰得、罗顿金海岸、皇冠、文华、新国宾馆、华运凯莱、海口喜来登、兴隆康乐园、博鳌索菲特、博鳌金海岸、凯莱、银泰、亚太国际会议中心、山海天、三亚喜来登、亚龙湾海景、万豪、希尔顿、亚龙湾红树林、天域。预计加上正在评定的五星级酒店,到今年年底,海南的五星级酒店可增加到40家左右。

行业展望

要想再发展

必须“思变”

1月6日举行的2010海南国际旅游岛十大专项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活动,特意提出一个概念:发展海南的酒店主题游。海南的酒店业正不拘一格地探求多样性的综合发展之路。

“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,海南酒店业会‘更上一层楼’。作为业内人士,我们信心满怀,这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。”张会发谈到海南酒店的未来发展前景时说,“现在,海南酒店的硬件设施是越来越好,但在软件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。诸如相关从业人员的外语掌握程度,以及酒店针对顾客的个性化服务还显得不足。”

“我们需要从每一个员工做起,加强外语培训,包括针对免签证国家的小语种培训,来吸引更多的商务客人等。此外,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,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”齐冰在谈起新机遇下酒店业亟待突破的“瓶颈”时如是说。

记者连日走访发现,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,海南不少酒店已着手开始升级软硬件。不少酒店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都表示,非常关注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的召开。“这对于我们酒店业来说,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探讨机会。毕竟谁都不想落后,要想再发展,就必须‘思变’。”这是记者在走访中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。

记者 崔晓 刘江浩/文 崔晓/图

上一页|1|
/1页